光模块波长和传输距离是光模块的重要参数,不同波长的光模块传输距离也不同,那么常用的波长有哪些,波长和传输距离如何搭配?今天大家就来细说一下。
波长指的是光信号传输时所使用的光波段,它的单位是纳米(nm)。常见的波长有850nm、1310nm、1550nm。这三种光波形较长,衰减小,比较适合光纤传输。光模块的传输距离可分为短距、中距和长距三种,一般认为2km及以下的传输距离为短距,10~40km之间的传输距离为中距,60km以上的传输距离为长距。
多模模块使用850nm或者1310nm(多模1310nm衰减量大约为0.35dB/km,只能作为千兆及以下速率使用),多用于短距离传输;多模模块使用850nm波长传输距离为550米,使用1310nm波长传输距离为2KM;
单模模块使用1310nm或1550nm波长用于中长距离传输;单模模块使用1310nm波长,最远传输距离可到60KM(与链路衰减相关,衰减越大可能传输会更短),155M、1.25G、10G、40G、100G、200G等速率越大传输距离越短。1550nm单模双纤波长传输距离理论上来说可到160KM(仅限1.25G以下),因为1550nm的衰减量大约为0.19dB/km,因此也会比1310nm传输更远。
单模单纤光模块要实现收发双向信号同时传输,需要收发双向使用不同波长,常规光模块有两个端口,一个发射口和一个接收口,而单纤(BIDI)只通过一个端口实现收发一体,因为单纤双向模块采购的是波分复用的技术。比如:本端发射1310nm光信号,同时接收1550nm的信号,而对端使用的波长正好与本端口相反即可。简单点说: 本端口(A端):Tx1310/Rx1550nm; 对端口(B端):Tx1550/Rx1310nm;
光模块在实际传输中传输距离会受到限制,主要是因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会有一定的损耗和色散。损耗是光在光纤中传输时,由于介质的吸取散射以及泄漏导致的光能量损失,这部分能量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以一定的比率耗散。
以上内容就是深圳光特通信关于光模块波长与传输距离相关先容,希翼能对大家有所帮助!想要了解光模块其他问题的伙伴可以在下方留言哦,大家会在留言区给大家做出解答哦!
|